女性创业故事(中国成功企业家)
【资料图】
前一年谈未来,这一年谋生。
2020年,无数创业者都在默默的咽下自己的损失,努力的活着。
在悲催的创业圈里,有这样一个群体:他们年轻、自信、美丽,看似柔弱,却有一颗大心脏;面对生存危机,作为企业的主人,他们没有抱怨,也没有惨卖拒卖,而是像一个勇敢的将军,带领团队为自己的生存而战。
“90后”、“企业家”、“女性”是人们给他们贴上的标签,但他们不想卖,也懒于所谓“男性世界”的差别待遇。在残酷的商业丛林中,他们冷静地用自己的能力说话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女性创业者比例接近30%,女性创始人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。随着“她的力量”的崛起,新一代90后女企业家开始以她们独特的商业思维一步步思考、影响甚至改变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。
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,我们邀请了三位90后女性创始人分享她们抗击疫情的故事。希望他们的能量,态度,活力能感染更多的人。
创业是无数次的“灾后重建”,女生创业是很正常的。(李阳阳,MCN公司星光奇迹创始人兼CEO)
“以200倍的速度冲刺,我们可能跑到别人的60分,但如果只以100倍的速度跑,只能等死。不能出名,我们是垃圾。”
很难想象这种恶毒甚至略显极端的言论出自一个96年的女孩。
作为一家MCN公司的创始人,李阳阳第一次从微博上得知疫情爆发的消息,她的第一反应是“确保她的生命安全”。像大多数企业家一样,她没有预料到疫情的严重性。
大年初一,还在享受大年的李阳阳看到新闻,便在朋友圈发起了募捐,并将物资直接送到了武汉的医院。在得知武汉一位熟悉的志愿者感染肺炎后,我才真正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。
“当时,我的心情非常沉重。除夕的第四天,我召集了一次员工会议。大家都很着急,觉得工作无法开展。我听了之后特别生气。我要活捉我们的人,我要削尖脑袋杀出一条血路。他们不这么认为吗?嗯,我自己做电商,给他们看看。”
但有1/4的员工选择离开,公司士气一度低至冰点。
当时公司刚成立三个月,投入了几百万资金。疫情对公司两大主营业务“红人孵化”和“电商变现”影响较大。红人回不去拍,内容进度严重滞后,杭州很多工厂停工,公司几乎无货可卖。做过几千万粉丝账号的李阳阳很清楚,如果账号运营停止了,内容就冷了,一旦流量冷了,就很难再连接了。
“天天紧张,天天慌张,天天崩溃。”她用这三个字来形容自己作为一个公司老板的战乱状态。“她手下有几十个人。每天像打仗一样,整个人变得特别暴躁,忍不住到处‘吐香’。每天晚上回到家就哭一个小时,然后继续玩视频小号,只睡三个小时。我知道生活中肯定有困难。我先哭完,然后尽快解决问题。”
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个铁杆90后女孩一个月就做到了几十万粉丝,把电商生意带回来了。除了几乎全力以赴的自救,李阳阳也开始重新思考公司架构、抗风险能力和未来业务发展。在她看来,创业是无数次的“灾后创造”,很大程度上是战斗精神,应变能力也尤为重要。虽然疫情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影响,但如果一家公司因此而死亡,可能只能说明它选错了行业或者公司本身有问题。
作为一个曾经入选福布斯U30(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行业精英)的企业家,李阳阳并不觉得女性创业有什么特别,也不想强调这个标签。“现在是2020年。女生创业挺正常的。这个不用强调了。只要不做坏事,大家都是一样的,女生有时候创业更有优势。”
这一年,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:公司业务全面实现,大家一起实现“有趣自由”。
她坦言,“如果人们为了追求金钱而变成无趣的人,那就无趣了。在我看来,‘乐趣自由’比‘财富自由’强大得多。这就是我的态度。”
伟大的品牌有情感共鸣的生命力,女企业家有先天优势。(盖勒,独立设计师品牌Page3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)
“设计师拉夫·西蒙斯重返江湖,设计下一季春夏普拉达女装。哇,我很期待!”
葛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,心里却也在打鼓。受疫情影响,我自己品牌的春季系列彻底降温,夏季系列“不确定”。
毕业于复旦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盖勒其实一直梦想着服装设计,但她的父母总是劝她“现实一点”。后来,盖勒参加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个艺术设计项目,了解了苏绣、缫丝等中国传统手工艺艺术,被东方设计之美所感动。
梦总是让人无法忍受。项目结束后,盖勒立即决定创业。在母校复旦创业基金的支持下,盖勒在上海创立了自己的独立设计品牌。
但现实往往是有偏差的。“保留传统手工艺不容易,还能降低成本,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。”乐提到。为了适应市场,她逐渐将品牌转化为现代女性日常场景的实用设计。短短几年,她做出了一些成绩,著名女演员林志玲成了她的客户。
2020年1月下旬,盖勒在朋友圈看到疫情的消息。当时他也没觉得严重。“我有点不了解情况”。葛是一个来自新疆的女孩。当时全省没有确诊病例,但随着控制越来越严,她意识到问题大了,赶紧和伙伴们一起采取措施。
“江浙一带的工厂几乎全部停工,春天系列无法出货。虽然夏季系列的设计已经完成,但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。目前正在沟通工期。品牌接下来的现金流会很紧张,我和我的合伙人已经在做其他准备,比如把重心转移到线上,联系一些投资人。”
面对这次危机,盖勒一度非常担忧,随后逐渐走向平和,并认真反思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除了之前品牌方向的调整,这次疫情暴露了品牌过于依赖线下的弊端,再有就是供应链资源的软肋。
除了反思问题,她还热衷于探索机会。“困难往往充满活力。比如一些只能做纯代工,没有话语权的供应链厂商,在这次疫情中也感受到了危机。有几家工厂和我们对接了品牌开发和设计。这种互补合作可以解决双方的弊端,实现双赢。比如疫情加速了远程办公的趋势,一些家居品牌意识到了机会,积极开拓市场。比如家居服在国内还是比较空白色的。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,这种带有生活仪式感的产品可能是一个机会。”
在盖勒看来,不管有没有疫情,创业都不容易。目前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,可以总结自己的不足,弥补不足,再出发。这一切都不是无法改变的结果。
“把成功当做结果,把失败当做过程。只要你不断学习,总结经验,你总会把这件事做好的。”她笑着说。
作为一名90后的女生创业者,盖勒深知女生创业的先天优势——女生更细腻、敏感、善解人意,因此更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。任何伟大的品牌都有引发情感共鸣的生命力。这种活力对于任何性别的创业者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乐说她想成为一名连续创业者。这样勇敢的女性,也许注定要经历更多的波折,但她们一定能触摸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玩转95后创业团队,期待更多女生加入谈判桌。(旅行社平台“西游”创始人兼CEO杨依依)
“不要问我疫情结束后要见谁。是DJ。2月14日情人节给你带来一场云舞,蹲在家里的舞者都准备好了。”
在情人节前夕,杨依依邀请了几位DJ和说唱歌手(rappers)为他在Tik Tok的用户组织了一场“云崩地裂”的直播。2019年11月在武汉参加VAC音节。她没有想到武汉会有这样的疫情,也没有想到蹦迪有一天能玩成这样。
三年前,1995年的杨依依和几个1995年出生的朋友创办了柚子,定位为年轻人的旅行社和娱乐平台。其日常业务包括国内旅游、室内主题派对和室外主题嘉年华。疫情一爆发,上述三项业务集体停止。
当疫情爆发时,正在菲律宾度假的杨依依只是感到惊讶。回国后,作为创始人的她感到有些遗憾。“感觉错过了一波商机。比如品牌可以做一些公关,这会是收获流量的好时机。”
后悔的感觉很快就被“徘徊纠结”取代了。本来公司计划1月份上架新品,3、4月份推广线下活动,现在看来至少要推迟3个月。想到这些,杨依依几乎沮丧地在家过了整个春节。
“公司目前面临三大困境:一是线下活动根本做不下去,收益为零;二是公司现金流紧张。办公场所虽然可以享受一些创业的优惠政策,但是需要资金支持才能维持运营或者开拓新业务,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恐怕很难衔接。三大环境还是比较紧迫的。目前大家还在恐慌中,大概也会捂紧钱包。全年内需和消费增长可能有限,这对我们的业务非常不利。”
困境之下,杨依依果断决定花钱转型,迅速将重心放到线上,开始尝试在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发布旅游内容。首先,它可以推广品牌,增加粉丝数量;第二,它可以获得广告收入;二是可以尝试通过促销和预付款的方式提前“种草”,增加订单收入。
“转变在线内容的成本仍然很高。按照现在的现金流,公司只能维持到6月份左右,如果做不出来会很困难。目前公司还没有融资,因为早期风险投资看重的是数据,对我们线下的业务数据有怀疑。我们原本打算整合多家小B,做一个像马蜂窝一样的年轻人出行社交平台,但因为疫情,只能临时改变方向。”
虽然困难重重,但杨依依不再“纠结”,而是更加“乐观面对”。她很清醒,她要经历转型才能度过危机,团队的力量尤为重要。作为创始人,她必须鼓舞士气。另外,公司面临困境,疫情只能认为是一部分原因,主要还是看创始团队的战略方向。
“我个人认为赚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出现‘黑天鹅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调整的。这次疫情将是一次大洗牌。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。会筛选出一波‘混混’公司,留下真正有素质、有战略眼光的企业。”
作为一名95后女创业者,杨依依特别提到:“我们是95后的创业团队,代表着新一代的大学生,希望国家能给予更多的支持,但更想传递一些正能量。另外,我也期待更多的女生加入谈判桌。毕竟女性创业者有很多天然的优势,比如善于沟通、心思缜密、能够很好的掌控团队等等。”
这个不屈的女孩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连环创业者,对于一时的得失,她一直很淡定。
“如果公司这次撑不过去,我会为它写墓志铭,‘春暖花开才能东山再起’。那就一直走下去。”杨依依笑着说道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北冰洋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